孙姝源,汉族,山东潍坊人,宁夏大学“振兴乡村教育”研究生支教团一员,目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马庄小学支教,担任二年级班主任,负责二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劳动等科目的教学工作。

山里的风很静,静到能听见每一颗渴望远方的心跳……那里的孩子见过大山的巍峨,却未曾听过浪花的私语;触摸过泥土的厚重,却未曾感受过海风的温柔。

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我对支教的热忱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指出:“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
2023年8月29日,我提交了宁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申请材料,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活变作一沓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激动、紧张的心情萦绕着我,使我那段时间总是不能安眠。直至我的名字公示在了学校团委的官网上。

我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支教人,一个来自东部沿海城市,曾无数次见过大海真容的支教人。来到这里之前,印象中小学的样子是水泥大路旁的垂柳,是白瓷砖贴面的教学楼,是鲜红的塑胶跑道和各种各样的课程与上课时老师的新面孔……
2024年9月1日,我来到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马庄小学,与印象中的小学完全不同——一栋栋平房小屋,走路要五分钟才能到的农村旱厕,灰扑扑的板砖地和用墨汁涂成的厚黑板。教室里最先进的教学工具就是那块电子黑板。

二、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这节课原本讲授的内容是语文园地四“我爱阅读”,书上写了四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小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乡。“老师,你见过海吗?”突然,一个稚嫩的童声在我耳边轻轻飘过。随后,整个班七嘴八舌,睁着大而明亮的眼睛向我发问,“老师,海是深蓝色还是浅蓝色?”“老师,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吗?”“老师,海边的人是不是都会游泳?”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我突然意识到,每次备课时只顾着给他们讲授书上的内容,却忘记了读书的本意是让他们脱离大山的阻隔,见识到广阔的天地。于是,我临时起意,在班里做了个调查。原来,班里31个娃娃,绝大多数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30公里外的固原城,有个娃娃曾去过西安,那也只是为了治病。
一周后,我准备了一节特殊的课。这一次,我邀娃娃们聆听“大海的声音”,欣赏“浪花的美貌”,为孩子们推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在家乡的朋友给我寄来了这堂课的“教具”——各种各样的贝壳,我一一为学生们展示这开在海滩的鲜花;在青岛的高中同学为我录下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那是海的歌声;在东营的男友帮我拍下了黄河入海的画面,似乎是海收到了远方的来信
三、我自倾杯,君且随意
“老师,那大船上的是什么?岸边伯伯们脸上为什么笑容满面?一块一块像稻田一样的又是什么?”我慢慢为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解答——大船上的是一排排的集装箱,岸边渔民伯伯手里拿着捕满鱼的渔网,一块一块的是色彩斑斓的盐场……


下课后,班里有一位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说话的小女孩第一次拽拽我的衣角,我蹲下身来,她趴在我身边,伏在我耳旁悄悄地说:“老师,我想去海边上大学,去听海的声音,去看更大的世界。”
山海虽远,心可相连。我没想到一堂普通的“海洋”课,竟让孩子梦里多了一片蔚蓝;我课上的一句话,竟会让他们相信:“山外真的有海,而我也能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