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非遗文化,解析新媒体助力非遗破圈新姿势,为大学生传递实用传播技能。3月26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在尚德书院成长空间开展“仿非遗绒花手作体验,新媒体赋能非遗文化新传承”活动。活动由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刘燕主讲,以非遗绒花为载体,向大家讲述如何用镜头记录非遗传承故事。

活动第一阶段,刘燕通过展示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向大家引入非遗的定义、类别以及传播挑战,还特别介绍了目前宁夏存在的非遗,从身边的非遗入手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和兴趣,宁夏剪纸、固原砖雕、泥哇呜和贺兰山石砚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遗产面临的传播困境让大家惋惜。

接着,刘燕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的优势,分享了应用微短剧、短视频、H5动画、VR等数字化技术传播非遗故事的案例,引起大家的思考,同学们共同鉴赏成功案例并展开讨论。有同学提出:“有些博主的视频并不难,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并勇敢展开实践,思考自己该如何用新媒体讲好非遗故事。”

第二阶段,刘燕着重以非遗绒花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介绍其文化内涵及新媒体传播实践,并现场分发扭扭棒材料包,让大家自己上手制作非遗绒花。制作过程中,刘燕鼓励大家拿起手机记录下自己的制作过程,通过分享自身制作的过程来讲述属于自己的非遗故事。

本次活动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新媒体讲好非遗故事,在内容创作、形式创新、互动参与上发力,通过近距离接触绒花这一非遗项目,有助于激发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鼓励并启发同学们拿起手机记录自己与非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