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镇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承载着丰富的脱贫攻坚历史记忆。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探究脱贫攻坚精神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宁夏大学尚德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闽宁记忆 薪火传”实践团于7月6日至7月13日前往永宁县闽宁镇开展实践调研。7月6日,实践团队抵达闽宁镇并前往原隆村非遗工坊,这里的负责人刘亚明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乡村工匠大师。

图1:实践团探访非遗工坊
7月7日,实践团在闽宁镇福宁村党群服务中心围绕基层治理、产业振兴、移民搬迁等主题与工作人员展开座谈,并专访福宁村第一代移民拓荒者代表马文祥老人,近距离感受闽宁协作带来的沧桑巨变。7月8日,实践团参观禾美(宁夏)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闽宁禾美电商帮扶基地)。

图2:实践团与工作人员及马文祥座谈合影

图3:实践团参观闽宁禾美电商帮扶基地
7月9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进福宁村赵鸿农民文化大院,这里既是文化基地,也是《山海情》影视复原地。讲解员为实践团队讲述移民历史。下午,实践团走进闽宁镇新貌展示中心,巨幅沙盘、裸眼3D与实时数据屏联动,全景呈现“敢沙滩”蝶变“金沙滩”的产业版图;

图4:实践团参观闽宁镇赵鸿农民文化大院

图5:实践团在镇史馆拍摄解说视频
7月10日探访“金沙滩”上的多彩产业带,贺兰山东麓35万亩酿酒葡萄串起红酒一条街;7月12日至7月13日,实践团深入走访了闽宁镇的多个村庄,收集到许多珍贵的老物件,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访谈对象包括当地的老居民、扶贫干部等不同群体,这些老故事涵盖了移民搬迁初期的艰难创业、社会变迁中的点滴生活等。

图6:实践团参观贺兰红酒庄

图7:实践团向村民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图8:实践团与村民聊扶贫故事
闽宁镇的巨变镌刻着山海携手的时代印记,实践团的青春誓言回荡在金色沙丘。队员们将以此次调研为新起点,把“闽宁精神”带回校园、带回故乡,化作专业知识与创新方案,持续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让贺兰红的醇甘、光伏板的银波,在更多热土上铺展共同富裕的壮丽画卷,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春潮。